脉象知识③——影响因素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经验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其他相关
——脉象辨识
脉象辨识病脉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舍脉从证”(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或“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当舍证从脉。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四诊合参:诊断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不可不问病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肝炎脉象特点
脉象可以反映疾病的所在部位,邪气的进退、正气的盛衰。因此,结合其他各种诊察手段来分析病人的脉象,对于辨析病情、判断予后及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前人指出:“肝脉自弦”。临床观察证明,是正确的。根据大量临床资料报道,肝病病人以弦脉居多。脉象与症状的关系是:弦脉或兼弦脉者多有右助或两肋疼痛、胀痛、失眠、头昏,乏力、纳差等。弦滑或弦滑数脉相兼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弦细并见的多见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也可见诸部分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部分出现缓脉者大多有乏力感,其他无明显不适,濡脉者多见头昏、腰酸、轻皮浮肿、四肢发胀;数脉多见口干口苦、尿黄、低热或伴衄血,多梦心悸,大便秘结;沉细脉则病情多较稳定。脉象与体症的关系是;凡肝大1-2厘米者脉多见弦细、缓或儒脉;肝肿大3厘米以上者以弦脉,滑脉或弦滑脉有为多。脉象与肝功能的关系是:“肝功能转氨酶明显增高者,其脉多弦而有力或弦滑、弦数;肝功能轻度改变或接近正常者,其脉多趋向弦细或柔细和缓。以上说明,脉象的弦、滑、数,往往反映着湿热毒邪亢盛之象;脉象的细、缓、沉则反映着胃气来复,正气渐长、邪气渐退,如果肝功能与症状一度好转,但脉象仍然持续出现弦、滑、数等脉象的,病情往往短期内仍会反复。因此,肝炎患者的脉象不仅反映了“肝脉自弦”传统理论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也反映了脉学中是否有“胃气”即从容和缓之象在判断病情转归上的作用。
至于肝硬化的脉象亦基本如上述,愈是弦滑有力者,其病演进愈快,预后不佳;若脉象弦中有细柔和缓之象,则说明邪气有渐退之势,正气有来复之机、预后良好。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