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阑尾炎的见解
阑尾炎是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发生的一种疾病,这在很大程度上跟生活习惯的不规律有很关,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着凉等等,使其患者在患病后有明显下腹部疼痛、低热等症状的伴发。那么,阑尾炎疾病在中医上是如何解释此病的呢?具体分为哪几类呢?
本病应归属于中医学“肠痈”范畴。早在《内经》对其病因即有论述,如《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为肠痈”。对其诊断,东汉张机《金匮要略》云: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并提出了其成脓与否的鉴别要点和治疗禁忌。后世医家颇多发挥,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脓。故上述诸方中,多为清热解毒、通腑消痈之品,即使是痰、湿、浊、淤内蕴,在应用祛痰、燥湿、涤浊、化淤等法时,也不能忽视荡涤通下,“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当然,对不同症候的治疗还需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证情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不同措施。
根据上述诸方,急性阑尾炎的辨证论治可概括为“热毒”、“热淤”、“虚寒”三大类。
1、热毒论
认为阑尾炎是因内热炽盛、蕴和不散,热毒留注肠中,热盛肉腐而成。治以泻下热毒、消痈散结,多用复方大承气汤之属。因系正盛邪实,恐药不及邪,可日用2剂。若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者,可用在剂白虎汤;若有心烦、舌绛等营血症,可用清瘟败毒饮合五味消毒饮急服。切不可以药试病殆误病情,变化危症。
2、热淤论
认为阑尾炎系“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败,化而成脓”(《诸病源候论》),其病机为气滞血淤、热淤壅聚。
治疗当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梗阻和血液循环障碍是本病三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基本病理改变。有关资料证实,行气活血化淤中药既能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又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且有些还具有一定抗菌、抗感染作用。若与清热解毒、通腑泄热之品相伍,抗菌消炎之力倍增,实为治疗良法。
3、虚寒论
阑尾炎一般多表现为高热、右下腹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热毒内盛。若仅见右少腹疼痛,喜按喜温,形寒怯冷,小溲清长,便溏,舌淡齿痕,舌苔白润,脉细濡滑或迟弱,应属中阳不振、寒客阑门之证,治当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杨晓海用加味桂附理中汤及阳和汤治疗虚寒性阑尾炎,收效显著。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和工作压力的释放和调节,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情绪,积极参加户外锻炼,使之只有这样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才能更好的避免阑尾炎疾病的发生。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