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穴的位置及功效

6/9/2021 3:54:22 PM

1、位置

在中腹部,肚脐左右两侧三指宽处。

2、穴位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3、穴名解说

天枢穴,出《灵枢。骨度》。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别名:长溪穴,谷门穴,长谷穴,循际穴,谷明穴,补元穴,循元穴。穴位含义: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1)天枢穴

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穴”。

(2)长溪、长谷

“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

“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39.jpg

(4)循际、循元

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

“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

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4、功效

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

5、主治

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等。

6、穴位配伍

腹胀腹痛配四满、中脘、气海穴;泄泻配阴陵泉、上巨虚穴;痢疾配上巨虚、曲池穴;便秘配上巨虚、支沟穴;肠痈配阑尾穴;疝气配五枢、维道、归来穴;月经不调、痛经配血海、地机、三阴交穴;癥配章门、血海、三阴交、子宫穴;带下配带脉、三阴交穴;水肿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

7、疗法

(1)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枢穴1~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3)艾灸疗法:用艾条回旋灸灸治天枢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等病症。

(4)拔罐疗法:用气罐拔罐天枢穴,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腹泻、痢疾等病症。

(5)刮痧疗法:用角刮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刮拭天枢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肠鸣、腹泻等病症。


0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