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毒”③——蟾蜍
蟾蜍,中药材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性味归经
辛,凉,有毒。
①《别录》: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气凉,微毒。
④《医林纂要》:辛甘咸,寒。
①《纲目》:入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
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①《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②《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犬伤疮。
③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④《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⑤《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
⑥《日华子本草》:破Y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⑦《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O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疳蚀成癖。
⑧《纲目》:洽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⑨《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Y肿胀。
⑩《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⑾《医林纂要》: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疔毒,杀小儿疳积。剖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消。
⑿《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⒀《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⒁《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