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中药文化①——蒙药

7/24/2025 1:57:11 PM

蒙药是蒙古人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吸收中医、藏医经验逐渐形成的。蒙古医学有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蒙药与中药相似,以草药为主,是多种草药研成药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方法。

 

——蒙药概况

蒙古草原上生长着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蒙古人在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用这些药用植物来治疗疾病和骨折、外伤,积累了不少的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在史料中记载了蒙古地区的特产药物肉苁蓉。在六百多年前拉施达丁所著的《史集》中曾经记载成吉思汗以前居住在鄂毕河上游森林里的“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用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病闻名于世””的史实。

 

欧、亚两州各国之间的频繁交往,蒙医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药物方剂方面的知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丰富。汉地和国外的一些药物进入了蒙古地区。各地药物的广泛交流,也丰富了蒙药学、方剂学的内容。

 

16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古代蒙医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如《方海》《四部甘露》《蒙药正典》等药学专著。

 

——种类特点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为蒙医所常用。其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且以植物药为主。 早期的蒙药品种数量少,分类均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即:“按药物的来源、属性分类,按功效分类和按药味分类。”现今随着蒙医药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品种逐年增多,蒙药数量成倍增加,蒙药的分类方法也得以改进和更新。蒙药的近代分类采用按药用部位来分,按科属来分或按药物效用来分类。纵观历代蒙医药著作的记载。18世纪,蒙古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所著的《认药白晶药鉴》一书共收录蒙药801种,按药物的来源和属性共分了13大类。伊希巴拉珠尔著的另一部《甘露点滴》分了7大类。19世纪,著名蒙医学家罗布桑苏勒和木编著的《认药学》共收录药678种,分了4大卷。著名蒙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所著的《蒙药正典》共收录了879种蒙药,分了8大类。《内蒙古药材标准》共收了322种蒙药,按药用部分分了8大类。从占布拉道尔吉的《蒙药正典》亦可见,共收录的879种蒙药中,植物药约占62%,动物药约占17%,矿物药约占21%。《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已收录的322种蒙药中,植物药222种,动物药40种,矿物药42种,其他类17种,植物药占总数的69%。从以上足以看出蒙药取材广泛,是以植物药为主的。

 

——常用品种

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医药工作。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蒙药的发掘、收集整理、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新药的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医疗、科研、教学、药材的产、供、销等诸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有关文献统计,较为常用蒙药中,本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海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其中植物药占313种,动物药占66种,矿物药48种,其他23种。这些药物中有些是动植物的全体,如方海、扁蕾、香青兰;有些只是动植物体的一部分,如狐肺、草乌叶;也有些是动植物分泌或渗出的物质,如牛乳、珊瑚、黑云香;有些是经过加工制得的物质,如灰盐(草木灰水浸汁经过滤蒸发所得结晶物),马奶酒(鲜马奶经过发酵而酿成);矿物药中有些是天然矿石,如禹粮土(一种含铁粘土)、青金石等轴晶系(Na,Ca)8[AISiO4]6(SO4,CI,S)2或如红铜炭之类的加工品,有的则是诸如龙骨、石燕等动物骨化石。

 

蒙药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与地理、资源条件相适应。如广枣、三七、木香、山柰、姜黄、马钱子、胡椒、益智仁、肉桂、沉香等蒙药材生长在长江以南地域,具有热带、暖温带特点的药材在蒙药中占一定的比例,蒙医习称其为南药,在常用蒙药中约有110种。人参、北沙参、苦参、甘草、草乌、百合、沙棘、文冠木、多叶棘豆、狼毒、肉苁蓉等蒙药材生长在长江以北,蒙医习称其为北药,在常用蒙药中约有220余种。

 

——药物性质

蒙医根据药物的寒热两性,派生出8种药性能,最后又发展成为药物的17种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17种药物功能去克制疾病的20种基本性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使患者康复。常用药物 蒙医用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据文献记载,蒙药材约有2230多种,经调查考证的蒙药材,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有203种;根及根茎类231种;全草类256种;枝叶类54种;花类83种;皮类35种,藤木类36种;菌藻类14种;树脂类14种;植物的其他类28种;昆虫类30种;动物类260种;矿石类98种。共计1342种。当地产蒙药材有香青兰、沙前胡、播娘蒿、角茴香、牧马豆、腺茎独行菜、沙棘、莲座蓟、文冠木,杠柳、蒙古山萝卜花、白龙昌菜,山刺玫、金莲花、冷蒿、梅花草、花锚、扁蕾、齿叶草、手掌参、蒙芯芭、火绒草、船盔乌头、唐松草、铁线莲等。据调查全区可资利用的蒙古野生药材达800余种。除自产自用当地产的药材外,中蒙药、蒙藏药也大量交叉应用。如肉苁蓉通用于滋补强壮,而蒙医还多用于治疗脾胃病;中蒙药通用草乌,而蒙医不仅用乌头,还用草乌茸(地上四横指嫩苗或加工的草鸟芽)、草乌叶、草乌花等,且用于温热病、半身不遂、五官科疾病、肠炎等病症;如诃子中蒙医通用,但蒙医更为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广枣,中医用它的树皮治疗烫伤,蒙医则用其果实治疗心脏病;肉豆蔻,中医煨用于暖脾胃、涩肠、下气,蒙医用生肉豆蔻治疗心脏病,并用其假种皮“肉豆蔻衣”(药名为玉果花),治疗风、气、白脉病。蒙藏药交叉应用列为普遍,如三棵针、山川柳、山刺梨、土木香、小叶莲、冬青、毛瓣绿绒蒿、双色龙胆、乌奴龙胆、白花龙胆、石榴、红景天纤毛婆婆纳、橐吾、伞梗虎耳草、卷丝苦苔、波棱瓜子、余甘子、雪莲花、翼首草、囊距翠誉等。方剂 蒙医方剂一般由二味或数味药所组成。蒙医常用成药,很少开方。蒙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也是辩证施治,配方分气味、性能二类。药物分主、辅、佐、使。一般成药有400余种。已知蒙医传统配方,单方、验方共1500多首,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


0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