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的起源与发展

3/8/2023 3:44:01 PM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不是道教,是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理论实践促动下,由教内宫观道士学者、教外道家学者以道利生,以医济世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它介入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别于道教之外。

 

道医的概念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和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辨证论治来施治方法,以及涉及形神并论的这种手段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它是我们道教的至高无上的一门学术论证。融入了宗教色彩的一门心理治疗和药物方术、生理治疗的一种宗教医学。

 

道医在古代道医被称为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1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