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丹毒

所属科室: 外科
所属部位: 全身
2/4/2021 10:19:54 AM

【症状】

(1)湿热化火: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局部皮肤热红、肿痛灼热,境界明显,常好发生于下肢,也可发生水疱或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经多次反复发作,可造成皮肤增厚、肿胀,即所谓“象皮腿”。脉滑数,苔黄腻。
(2)风热化火:多发生于颜面部皮肤(开始或接近于耳,或接近于鼻),红灼热,很快蔓延至面部或头部,皮肤光泽紧张,有时出现小水疱,眼脸、耳翼、口唇肿胀,全身伴有寒战高烧、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谵语,脉浮数,苔黄腻。
(3)肝胆湿热:一般生于腹部及腰部,局部皮肤红赤,灼痛,口苦,胁痛,寒热,小便短赤,脉弦滑,苔黄腻。
(4)胎火蕴毒:多发于新生儿及婴儿,脐周、臀腿之间多见。形如云片,上起风栗作痒而痛,重则游走甚速,迫及全身,患儿烦躁,腹胀,发热,舌红,苔黄,指纹紫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丹毒均系火热毒邪郁于血分,发于肌肤而成,临床上都是营卫失调、气血凝滞、毒邪壅聚、蒸腾于外的表现。故要抓住火热毒邪和气血郁滞的关键而进行鉴别。
(l)湿热化火:初因脾胃湿热蕴积,下流足胫,化为火毒;或因湿气皮肤破损,感染毒气,湿热化火所致,后期为湿热久恋,阻于经络,气血瘀滞,易于复发。
(2)风热化火:多由外感风热失治化火,火毒蕴结,风火相煽所致,或因抠鼻、挖耳、头部创伤等,毒邪乘隙而致。其临证特点为:发病快,症状重,若处理不当,往往会毒邪内陷入营,神昏谵语。
(3)肝胆湿热:常发于腰胯,腹部,为肝胆湿热蕴结化火所致,伴有口苦、胁痛等肝胆湿热证候,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
(4)胎火蕴毒:为胚胎期间,母嗜食辛辣炙烤之品,胎火、胎毒内蕴,复因风热毒气客于腠理,搏于气血,蒸发于外而成;或因断脐、臀腿等处受伤,外受毒邪而成。临证特点为多发于新生儿及婴儿,发病迅猛,变化快,并发症多。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友投稿,如发现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